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臺的著作,相信大家對龍應臺都不陌生,書中母子間對于各種事物的討論,頗有爭鋒相對的意味,也許正是需要這種相對才能讓隔離的兩代人相對的邁出步子,向了解靠近。也讓我們對和父母的交流有更深的認知。本模板是由西西為大家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PPT模板,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前來下載。
PPT節(jié)選
……
創(chuàng)作背景
在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,龍應臺離開歐洲,前往臺北任職。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,安德烈已是一個十八歲的小伙子,坐在桌子的另一邊,有一點“冷”地看著媽媽。龍應臺覺得與兒 子之間有了一座無形的墻:“我可愛的安德烈哪里去了?”她感到:兒子“愛”她,但并不“喜歡”她。他們是兩代人,年齡相差三十年;也是兩國人,中間橫著東西文化。龍應臺覺得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系,但她一定要認識大學生安德烈。于是,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相通信。就這樣,他們以書信的方式,進入了對方的生活、世界和心靈。龍應臺“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”,安德烈“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”。
……
下午的時間本想好好看書應考,仍被一本名叫《親愛的安德烈》的書給侵占了。不得不承認,自己有些假清高,越是排行榜上的東西越不屑。于是這本封面類似明星寫真的暢銷書錯過了許久。
初識龍應臺,源于雜志上的一篇專訪,言語中透著犀利和批判。那個拒絕馬英九任命,讓他回去看書的龍應臺,那個總是在邊緣充當觀察者的龍應臺,那個辭官回家?guī)Ш⒆拥凝垜_,,更多留給我的印象并不是她作為女人的角色,而是一個睿智的學者形象。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,在學者、批評家、觀察家這些頭銜之前,她更多的是一位母親,一位與普通女人無異的母親,慈愛,嘮叨,渴望子交流,又失落于孩子漸漸的成長與離去。
……
PPT預覽